4 月 29 號,朋友問我五一去哪裡玩,我想都沒想就說了哪都不去。事實上也是這樣,並沒有任何出遊的計劃,但是回頭仔細想想五一假期那麼長,沒理由那麼多天都在家裡吧。於是就挑了一個短程旅行,目標地點就是東澳島。
對於東澳島,其實已經早早地躺在了我的出遊目的地裡面了,但是由於疫情,深圳前往島的渡輪一直都處於停航狀態,恰逢五一,深圳和珠海的疫情都得到不錯的控制,難得的開放了數天的渡輪,於是一上頭便買下了 2 號去 4 號回的返程渡輪。其他的關於吃住玩就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也算是個人習慣,我本來就不喜歡那種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出行。於是決定慢慢籌備,反正距離出行還有好幾天呢。
當晚回到家後開始謀劃住宿。在我印象中東澳島絕對是珠海眾多海島中開發程度和商業化程度第一梯隊的存在,而當我在諸多酒店、民宿平台上查詢住宿時,我整個人都驚呆了。只有一家酒店,同時剩下的就只有一個 3000 塊的海景套間,怎麼想都不適合我這種一個人出門的人。
當時,一個念頭突然湧上心頭「露營」。沒錯,就是露營,之前在關注「馬蜂窩」這個網站的時候看到過很多關於東澳島如何露營的文章,也确信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同時考慮到我這種攝影人怎麼可能會安心地待在酒店裡呢,能在酒店裡待幾個小時就不錯了。考慮下來露營絕對是我這次出行的最佳方案。要命的是我完全沒有留意最後的文章時間停留在了 2020 年,這絕對給這次出行留下了巨大的伏筆。
海島嘛,等價代名詞就是日落、日出、海浪、星空、無光污染,這恰好命中攝影人的職業病。而我也在這幾個名詞和露營的組合下,對出行有了個基本的構想:
- 2 號抵達島上後,下海游泳、趕往露營基地扎營過夜,看日落
- 3 號遊玩島上的景色,晚上去山頂扎營,拍星空
- 4 號早早起床,拍日出
我尋思著有著露營基地的地方對於我這種露營新手估計難度應該不大,也沒有過多的往壞處想。於是在 30 號便啟程去把露營裝備買齊了。
本以為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而現實就是那麼殘酷,往往不能跟你想象的完美契合。
啟程#
登船#
誰又能想象得到晴空萬里的 29 號、30 號,在踏入五月的那個夜晚會風雨交加呢,傾盆的大雨一度讓我打消了出行的念頭,但是在查了天氣預報和衛星圖後,推測一番感覺 2 號會重新回到那個萬里無雲的天氣。而這個 1 號的大雨天直接讓當天的渡輪停航了,估計也勸退了大部分 2 號出遊的旅客。以至於 2 號當天去程的船上幾乎就沒有什麼人。
之前出現過出門忘記帶相機儲存卡、忘記給相機充電的情況,所以我養成了寫出行 checklist 的習慣,寫清楚了前一天需要做什麼,當天出門需要做什麼的詳細列表。
2 號當天 9 點起床整理東西並對著 checklist 做一項一項的檢查,發現沒有任何遺漏後,便出門。估摸著 9 點 50 下樓,吃個早餐 10 點出發去渡口時間綽綽有餘,但是在吃早餐的時候突然想起來自己好像少帶了穩定器跟相機的連接線。即便是那條數據線長得跟普通的 Tpye-C 數據線沒任何差區別,但是我還是不敢冒這個風險,一旦不兼容,我的穩定器就等於是白帶了。那麼這一折騰、一來一回就消耗了我 20 分鐘。
就是這 20 分鐘的戲劇性,當我飛奔到渡口大廳的時候,在國內出發的那個區域,檢票的小哥一直在重複喊「耳先生,在嗎?耳先生,你到了嗎?」。不了解的還以為是什麼達官貴人要坐渡輪去哪裡巡查遊玩,殊不知只是個即將要遲到、趕不上渡輪的倒霉蛋,原因竟是一條數據線引發的「血案」。
當我踏上船的那一刻,渡輪的登船口也應聲關閉,近乎 1 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極致放鬆的躺在椅子上,看著外面的海浪和烏雲。同時也沒有想過疫情過後能以這樣的方式再次見到香港機場,心裡不禁一陣唏噓。
露營#
踏上島的那一刻,並沒有我印象中對於海島的那種「刻板印象」,我對海島的印象還停留在了泰國普吉和台灣墾丁上,那廣闊的海岸,一望無際的海平線,那條蜿蜒曲折的濱海小街。而東澳島映入眼簾的卻是寂寥和荒漠。基本上沒有太多人影。
找個地方放好行李歇息幾分鐘的時間,整個碼頭又恢復到了一如既往的門可羅雀。想想也合理,所有的酒店和海岸都在那一頭,每天也就那麼幾班渡輪在此停靠。連服務中心那售票小姐姐都搬起了小椅子,嗑起了瓜子來。
一個飯店老闆娘向我招了招手「小伙子吃飯還是住宿啊」。完全不知道居然還有民宿的我在驚訝之餘還是跟老闆娘唠嗑起來了。原來那 200 塊的小房間只是他們飯店二樓的一個小隔間,閒置著沒用就改造起來當民宿,期望在疫情期間能回一點本就回一點本。但是哪個傻子會沒定好酒店就出發來島上旅行呢,畢竟一下船就只能等第二天才有渡輪回去了。
為了保險期間,我問老闆娘要了名片,尋思著如果實在找不到地方扎營,那至少有一個保障不至於睡街上。
東澳島號稱 92% 的綠植覆蓋率,再加上每天只有寥寥數班的渡輪,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島上的人數上限得到了極大的控制,再加上 1 號的大雨天,島上更是廖無人煙。在一路朝海岸走去的路上,除了幾個建築工人外,似乎整個島就只有我一個人了。哪怕是我走到了沙灘上,島上的人數也不過十數人,似乎跟我同一班渡輪過來的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海岸邊拍了一小會便來到了 3 點多,我覺得先去扎營基地踩好點,以免晚上太晚來沒有位置或者工作人員下班之類的。扎營基地在島的另一邊,這一次的穿越還是只有自己一個人,路上也只能碰到寥寥數個建築工人和建築工地幾條土狗。當我到達大竹灣,也就是地圖和玩家口裡說的官方扎營基地,當看到豎立在海岸邊的警告牌「禁止燒烤、禁止游泳、禁止露營」時,覺得唯獨「露營」二字尤為刺眼。伴隨著呼嘯而過的海風,心裡直冒出「完了」兩個字。
此時我已經把整個島上有人類跡象的地方都逛遍了,唯獨沒見到任何跟扎營相關的人煙。恰逢路過一個保安大哥,便急忙上前詢問相關事宜,大哥表示這個沙灘確實已經不讓扎營了,島上唯一讓的地方是碼頭邊上的「文化廣場」。
碼頭?文化廣場?我剛從那裡過來的,那裡不像是也沒見到露營相關的東西啊。我當時指了一指山頂的大露台,問大哥「那裡可以扎營嗎」。我心想如果晚上我拍照應該是留在山上的,可以順勢扎營過一晚。大哥表示山上可以隨便扎,但是要小心有蛇,同時表示晚上保安不會上山巡查,還說隔壁的塔裡面沒那麼大風,扎營會舒服一點。
道謝完大哥後,一路閒逛到碼頭,一為了確認文化廣場的露營地,二為了吃飯。在原路返回碼頭的路上終於看到了零星的人,看来吃飯始終是第一位。這時就不得不談談島上的飲食了,珠海嘛,又是海島,來了不可能不吃海鮮,但是吧,海島上的餐飲似乎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壟斷,也形成了諸如廣州黃沙和南海一般的「市場自主購買,店家幫忙加工」的合作模式。可是問題就出現在所謂的「統籌規劃」:島上只有寥寥幾家的餐廳,大概率是跟賣海鮮的販子合作的,甚至是一伙的。不知道是天氣問題還是本來如此,販子那裡販賣的海鮮也不見得多新鮮,只靠著打氧機輸送的氧氣勉強苟活。
壟斷必然出現劣幣驅逐良幣,餐廳師傅的手藝也不見得有多好,總之一頓飯下來給我的感覺甚至不如廣州的隨便一家大排檔,可這是你能在島上找到為數不多的飯館了。聽說 3000 塊的貴價酒店裡面有著自己的餐廳,我知道我應該進不去。
飯後閒逛一會,依舊沒發現文化廣場有任何扎營相關的工作人員,雖然文化廣場開著門,開著展覽,但是一個工作人員都沒有。折返回碼頭遊客中心詢問那位嗑瓜子的小姐,得知島上已經沒有了任何官方的露營基地。也就是說現在我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去餐館老闆娘的 200 小單間,二是衝上山頂找到保安大哥說的那座塔。
當我抬頭看了看天,雲層消散了不少,估摸著當天狼座升到合適的位置,雲層也消散得差不多了,那麼剛好可以拍拍銀河。於是毅然決然地朝山頂出發。
東澳島很大,大到平時不怎麼看到其他遊客;東澳島很小,小到來去都是同一條路。天色漸晚,大家都選擇了坐擺渡車從這頭到那頭,於是路上就又一次只剩我一個人,漆黑的街上沒有路燈,沒有行人,滿世界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哪怕是路中間唯一一個便利店也早早關了燈,有的只是偶爾從路邊下水道處傳來的牛蛙叫聲。為了驅趕黑夜帶來的恐懼,我用音響放起了音樂,這可能是唯一一個稍微能增加一絲人類文明跡象的動作了。
我實屬想不到在晚上 8 點多還需要去爬山是一種什麼體驗,尤其是白天保安大哥多次叮囑山上有蛇,有蛇,有蛇。在登上山頂的那段路程,只要旁邊有啥風吹草動都能把我嚇得一驚一乍的,生怕哪裡竄出一條蛇來。其實蛇也沒有那麼可怕,可怕的是保安大哥的那句話「你小心別被咬了,大晚上的不一定有船送你出去打抗體」。
哪怕是風和日麗的日子,夜晚山頂的風都是驚人的,更不用說在這種大雨過後的夜晚,風大得更是讓人可怕,在登山路上還覺得這風吹得很舒服,但是當登頂後才意識到不對,這麼大的風我怎麼扎營啊。還記得大哥跟我講的山頂的亭子,其實那是一個觀光塔,外貌看起來有二三層,看起來裡面是一個理想的避風港。可是當我登上山頂的時候,發現整座塔冒出了瘆人的紅光。沒錯,東澳島的風光審美還停留在了對建築物打上各種各樣的奇怪顏色燈光的階段,而這座名為「蜜月閣」的亭子被安排上了紅光,想象一下這個畫面,在一片漆黑的山頂上,出現了一座通體冒著紅光的塔,而你的目的地就是那裡,可怕吧?放在電視劇裡面,裡面打鬥的劇情估摸著都能演 10 集,就差一個妖怪站在門口跟你招手說「來吧來吧,我知道你很累了,進來睡覺吧」
縱使是膽大的我也沒有勇氣扎入那座「蜜月塔」,折中的,我選擇了在山頂的一個小亭子落腳,本來想錄一個扎營的視頻,但是風大到吹翻了數次我的三腳架,便作罷。因為選擇在小亭子裡面,水泥地面上沒辦法打地釘,所以只能用繩子把帳篷的幾個角綁在亭子的石凳上,帳篷只能勉強穩定住基本形狀,一晚上還被吹倒了好幾次,調整了幾次帳篷的方向後才能勉強把風卸掉,好不容易撐到了第二天早上。
我從來沒有想象過我的第一次獨自露營就是那麼高難度的,當我躺在帳篷裡面的時候,海浪聲、風聲、帳篷被風吹得嗡嗡的聲響交替而上,以至於後來聽到海浪聲都能預料到接下來的事情了。同時還要擔心會不會有蛇出現,但是在帳篷拉好拉鏈的情況下,我倒是不擔心蛇會鑽進來,反而我擔心的是某個保安大哥突發奇想地夜晚登高望遠,發現我的帳篷,把我趕走。
慶幸的是,這一切都沒發生。
攝影#
看似一切都不太順利的一路,在扎營的晚上起來調整帳篷時有了一絲的轉機,在 12 點多起來的時候發現天上的雲已經消散得差不多了,快要接近萬里無雲的程度,天空也清晰可見。頓時大喜,這絕對是一個拍星空的絕佳時刻啊,可是下一刻就把我從天堂拉回了地獄,還記得前文講的在路上偶遇的幾位建築大哥嗎?原來島上在南北兩側各有一個大型度假酒店的工地,工地晚上的施工亮光幾乎把整個島都照亮了,那種光污染簡直堪比在城市中心,而且在山頂毫无遮拦的地方更是能借助燈光的情況下把整個工地看得一清二楚,這可能在人眼上沒啥區別,但是對攝影絕對是致命性的打擊。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便又鑽回帳篷睡覺,但是唯一一個好消息是早上的日出還是很有期待的。
5 點鬧鐘準時響起,把帳篷收拾好後,天空開始逐漸轉亮,山頂的風大到即便是沖鋒衣都難以抵擋得住。雖然這裡的日出不能說很好看,甚至只能用普通來形容,但是我覺得前一天前一晚的那種鋪墊,讓我覺得這樣的日出也十分值得。在架好相機自動拍攝後,便四處閒逛運動以驅散海風帶來的寒冷,然後驚現在我晚上扎營不到 5 米的低洼處一點風都沒有,當時真的是把我震驚到了。為什麼昨晚我沒有多尋找幾分鐘來確定營地,為什麼要睡在一個風口處。
熬惱之餘,山頂上逐漸熱鬧了起來,建築工地的幾條土狗也上到了山頂遊玩,環衛阿姨也開始沿路維護,看到我如此早的就在山頂也猜到了我是在山上露營的,便打趣道「誒,小伙子,沒碰到蛇吧」。
拍完日出便下山,5 點多的沙灘一個人都沒有,邊上的店鋪也沒有開門。我取出睡墊在旁邊的草坪上躺了下來,享受了一次真正的海風拂面,而不是夜晚的那種呼嘯大風。
實話說,東澳島的兩個海灘都是南北朝向的,所以即便是能下海游泳的天氣也不能在沙灘的海平面上看到日落與日出,這估計是整個海島最讓人失望的地方了。在海邊扎營,在沙灘上看著日落漸黑,看著日出漸亮,這絕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惜這些在東澳島都做不到,而東西兩側都還處於開發階段,只有一小小路過去。
在草坪上小憩到 9 點多時,碰到了前一天在海岸礁石邊上碰到的老哥,老哥見到我第一句話便是「昨天那哥們釣到魚了嗎」,那哥們釣沒釣到魚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跟他在那海岸邊上琢磨了快 20 分鐘怎麼爬到最外面的礁石上。他尋思著走出去魚兒好上鉤,我尋思著我怎麼去到隔壁的石頭上拍他釣魚的畫面,數十分鐘的折騰,他開始了他的釣魚之旅,我開始了我的拍照之旅,也算是一拍即合?很可惜的是恰逢國內休漁期,不然說不定島上還有出海釣魚的活動。
歸程#
也很幸慶昨晚刮了一晚上的大風,把附近的雲都吹得一乾二淨,第二天看到了久違的太陽,沙灘邊上也豎起了允許下海游泳的綠色旗幟。天氣也在太陽的照射下逐漸變得暖和起來,9 點多的時候海裡就已經開始有人游泳。
而我此時躺在草坪上,一邊吹著海風享受陽光,一邊思考著接下來要做什麼。夜晚的星空已經泡湯了,海灘的日落日出也沒有任何盼頭,於是決定提早一天踏上歸程。殊不知當我思考完後,發現當天回程的票只有僅剩的一張了,買好票後心情尤其的好,絲毫不考慮某個倒霉蛋還需要在島上呆多一天,換了一身泳裝便加入了游泳隊伍中。
這是 2022 年的第一次「浸鹹水」嗎?我甚至不記得我上一次去海邊是什麼時候了。島上的人本來就不多,願意下水的就更少了,整個游泳體驗簡直太舒適了。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我已經游了一個多小時了。沒有吃早餐和午餐的我剛踏上沙灘、重新感受重力時,我累到甚至走不出直線,晃晃悠悠地來到一張椅子上歇息了起來。
洗漱一番後便踏上了去碼頭吃飯坐船的路程,不知道是趕上了飯點,還是大家也對這島有了一絲失望,路上連續碰到了不少人,擺渡車上也逐漸沒有了空位。當我再次回到碼頭時,有了昨天飯店不好吃的印象後,我果斷地去了一下西餐廳。毫不誇張的說他家的黑椒牛柳意麵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再配上一杯莫吉托簡直太舒適了,我不得不感嘆在一個本該吃海鮮的地方居然能吃到那麼好西餐,實屬不易。但是我也不太確定是不是我前一天沒吃到好東西的緣故。
歸程的碼頭大廳上終於不會出現呼喊耳先生的廣播了,我也很順利的搭上了這班船,在排隊上船的時候,我發現了好幾個背著旅行包的大哥,上面都明顯地掛著帳篷和睡墊。好奇在前一天沒有找到其他露營者的我上去了搭話。
「老哥,你們昨晚是在哪裡扎營的啊,我怎麼沒見到你們呢」
「啊,我們在萬山島,你呢」
「我就在東澳島啊」
「這邊好扎營嗎?」
「地面不讓扎,我去山頂扎的」
看著老哥手裡的魚竿裝備,我心有所想。啊,原來是在萬山島扎的營、釣的魚啊,難怪我見不到他們。不過,我懂了。
下一站,萬山島!